发布时间:2017-12-29 新闻来源:当代艺术大咖
摘要: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一个极具特色的个案,王华明的艺术特别是当代意象水墨根植于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核,由西方艺术语言入手,又基于历史和当下的思考而实现了传统水墨的回归与升华。可以说,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寻艺术之门而入,同时又不囿于所谓当代艺术和水墨材料的范畴,破当代艺术之藩篱而出,真正实现了当代水墨从精神、语言到时代关照和社会担当等多个向度的积极重构。

艺术家王华明
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王华明的当代意象水墨
邢千里

似乎没有人能够预知王华明的下一步艺术走向,甚至包括他本人,因为他相信自己在很多时候是在冥冥之中被某种力量引导着的。王华明的作品也很难纳入到一个明确的、既知的所谓流派的条框中去,他似乎也并不在意自己的艺术标签,而是自由地游走在理智与情感、形式与色彩、现实与虚幻之间不可捉摸又充满魅力的边界之间。王华明总是不断地给艺术圈制造意外和惊喜,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个不断突破自身可能性的鲜活案例所熔就的。
然而,通过品读王华明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他的油画作品、水墨作品还是行为艺术乃至诗歌创作,其实都有一个内在的、连续的精神脉络在里面,这种连续、丰沛而且生长着的精神内在既是中国的,也有西方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既有绘画的,也有来自文学的补益,最终形成了属于王华明自己的独特艺术理念和视觉表现。

一、王华明艺术创作中的意象特征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王华明最精彩的作品是那些梦境式的华幻瑰丽世界,似曾相识,却又有几分陌生,唯一明确的是带给观者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据艺术家本人说,这些景象都是产生于自己灵魂深处的生命色彩。它们时而宁静,时而激荡,时而井然有序,时而狂乱不羁,一幅幅作品只不过是内心的生命律动假画家之手在画布上的喷薄挥洒。这种基于主观内心世界的敏锐感悟之上的色彩生命力,反映出艺术家血液里中国传统文人绘画中最为核心也最为珍贵的维度——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概念。与西方写实精神的艺术发展脉络不同,中国传统绘画不尚具象,不重色彩,要旨在于抒写心中臆象,也就是借景抒情,托物咏志。古人通过对于心中“臆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天、地、人、物的理解,自我呈现,自我确认。不孜孜于色彩,因为水墨的浓淡干湿中蕴含了色彩的无限可能;不拘泥于物象,才能真正获得大气象。从“眼前之竹”到“手中之竹”,是中国文人对于世界的独特领悟与高度升华。所谓“澄怀味道”,讲究的便是天人一体,物我两忘,明达古今。

王华明的艺术呈现给我们的,正是殊途同归地暗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这种创作动机。静观内心,不羁于物。然而,王华明恰恰使用的是西方油画语言来表现这种创作动机。华丽的色彩,酣畅的笔触,又让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种独特的当下价值和强烈的表现主义特征。从《生命的印痕》到《燃烧的岁月或燎原》,从《1949拂晓》到《律动》,忽而静谧空远,忽而雄浑奔放。华明兄的作品便在这亦静亦动之中实现了中国传统文人艺术与西方艺术语言的奇妙结合。

二、王华明水墨艺术的多元化破局
水墨,这个即传统又当下的字眼在今天多少有些欲说还休的味道。一来,水墨是正统的标志,是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文人画的趣味和技巧核心。不论是从内在精神情感还是现实的创作潮流来看,水墨都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不能忽视的,那些离开了传统水墨的人文本质和视觉内涵空谈当代的艺术家无疑是缘木求鱼。同时,中国水墨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又切实地面临着如何重生的历史课题。这种重生既有来自对时代的关照和反映问题,也有如何积极地融合西方艺术和文化营养并确立自身语言体系合法性的问题。不难看出,相对于油画这个西方舶来品,中国当代水墨——如果这个概念还算成立的话——显然有着更多更大的困难需要面对。

王华明深知传统艺术特别是水墨的重要意义,不论是从中国当代艺术生态而言还是对艺术家本人而言。王华明的艺术道路虽然从油画入手,但是他的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丰富而瑰丽的意象特征正是与艺术家的传统基因密不可分的。相比于西方艺术重表现、重冲击力的特点,中国的水墨这一充满着无穷变化,进可痛快淋漓,退可含蓄内敛的艺术语言似乎能够更好地表达中国艺术家对于当代语境下的艺术生态敏感细腻的情绪。也恰恰因为如此,王华明在经过了短短几年的积累和思考之后,很快将自己的艺术重心转向了中国文化、中国语言、中国符号和中国气质。水墨,成了这位驰骋在不同艺术语汇和材料之间的艺术家最重要的语言。
中国当代水墨既扮演着反抗传统、革新传统水墨的角色,又扮演着对抗西方,建立民族话语权的角色。这样一来,当代水墨就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水墨”这一概念的重提,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墨,而是试图从“中国画”这个殖民色彩浓厚的概念中抽离出来,放置到与“油画”这个材质性的概念同等的地位上来。用李小山的话说,是从“文化”逃避到了“材料”,是为了更好地切入当下性存在。
“水墨”的提法表面上卸除了多余的负担,能以一种轻松纯粹的姿态反思传统和应对西方,而事实上水墨本身绝不仅仅是材料,它早已凝结成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是中国古代绘画最为核心的超越材料之上的精神载体。水墨的这种尴尬境况从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不温不火、彷徨往顾的现实状态。

纵观王华明最近的水墨创作,不论是传统形式的镜心、扇面,还是大尺幅的山水写生和创作,乃至气势宏大的冰面上和布面上完成的行为水墨作品,不难看出这位一直特立独行的艺术家对于水墨语言的大胆运用和绝少羁绊的文化视角。他并没有那些所谓当代水墨艺术家或者传统文化承继者这类名头的束缚,反而少了很多顾忌和所谓的名声之累,这使他的艺术更加从内心出发,根据主题、内容、情绪和画面的需要自由地运用水墨、丙烯、油画甚至综合材料来完成作品。
由此,他可以更自如地跳出水墨背后博大却又沉重的文化束缚,跳出所谓的概念泥沼与东西方的话语权之争。他的目的,不是踌躇满志地要为水墨正名,又或者刻意实现什么水墨的当代化,而是自然而然地让水墨这一视觉内涵和文化内涵都极其丰富的艺术手段服务于自己的艺术表达,及艺术家自己所说的“时而宁静,时而激荡,时而井然有序,时而狂乱不羁”的艺术冲动。
三、王华明当代水墨的文化担当与民族意识
王华明的艺术成长之路,即便在今天这个不乏新闻和个性的时代依然多少显得另类。艺术投机和炒作的现象屡见不鲜,但真正执着于艺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少之又少。从一名成功商人,到不顾一切地投身艺术,从浙江师范大学到宋庄再到如今的国内著名艺术家、策展人,王华明用自己的作品回应了无数人对他的质疑。《三军过后尽开颜》荣获“党在我心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书画作品展一等奖;2015年度十大艺术人物;法国巴黎92省库尔贝瓦巿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和平艺术展;第三届法国巴黎蒙特勒冬季沙龙艺术展;中国新野性艺术群2015年世界巡回展……

在王华明令人瞠目结舌的快速成长经历中,除了其多变的艺术风格本身的造诣和影响力的迅速提升,这位艺术家悄然的身份转变也是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世界和平艺术使者、著名艺术家、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艺术人才库美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国际策展人,文化部中国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文化部中国中美文化艺术交流使者,文化部中国一代书画大师特邀艺术家,文化部中国文化集团“中国书房”签约画家,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理事……
不难看出,作为当代知名艺术家的王华明并没有沿循绝大多数艺术家对于自己的规划,不是简单地将自己定位在学习、创作、展览、拍卖等这样的框架之中,而是站在一个更宏观更开阔的视野来思考自己的艺术定位和发展空间。也许是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不羁的性格及艺术理念造就了这位艺术家审视艺术的角度,使他能够将艺术和个人的发展纳入到国家和时代的大背景之中。
在观念艺术大行其道,投机主义充斥的当代艺术语境中,很多艺术家一方面故作清高,把玩弄符号堆砌和概念挪用作为屡试不爽的法宝,打着所谓实验、传统、对话等旗号,故作高深、煞有介事,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另一方面又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不甚了了,却又想在我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靠一些只鳞片爪的传统语汇博取眼球,沽名钓誉,将传统文化简单化、浮躁化、碎片化甚至庸俗化。说到底,这些艺术家既在内心深处既缺乏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真正了解和敬畏,又缺乏敏锐的时代嗅觉和社会担当意识,却总是不厌其烦地把自己装扮成深邃的哲学家或社会学家的模样。

与这些乐此不疲的伪传统、伪文化和伪担当的艺术家不同,王华明用自己对时代的敏感和艺术的执着切实地履行着作为一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特别是近几年来,王华明以水墨为载体,以国家的文化战略和社会契机为切入口,连续创作了几件轰动艺术圈的鸿篇巨作。例如,为呼吁民众及社会对环境的保护,从2016年冬季开始,艺术家王华明连续两年在新年伊始,驱车北上,开启以环保为主题的大型行为艺术创作之旅,以实际行动去关心国家的环境保护。
在中国版图的最北边——北极村漠河,艺术家在中俄边境线上完成了一幅百米的以“宣扬环保观念、迎接北京冬奥”为主题的巨幅水墨写意作品。“艺术无国界、和平无国界、环保无国界”,作品表达了环境保护工作不是中国一国之事,不会因为国界线而止步,我们大家应该像举办冬奥会一样,世界各国共同参与进来。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巧妙地将观念、火焰、行为等西方当代艺术的话语融入到水墨、长卷这样的中国传统材质与表现手段之中,酣畅淋漓又赏心悦目,精致入微又慨然大气,实现了艺术表达和文化担当的高度统一,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国家广电总局授予王华明作品《三军过后尽开颜》一等奖


《三军过后尽开颜》则是艺术家紧跟时代步伐,弘扬主旋律的另一件殿堂级的水墨史诗。用笔大胆,用墨恣肆,正如伍建平教授所评价的,“如历史车轮辗压过的痕迹,很强的视觉冲击,牵引你向前驻足。当你走近时又会被大块墨渍水痕中的线条形象所留住,线条很拙,但很有味,用很有拙味的线条勾画出了一个个军人的形象,或模糊,或清晰,是人或不似人,隐藏于山水林木之中,道出了自然伟大的同时也述说出了人所能创造的奇迹。”
王华明的当代水墨艺术,总是出人意料又令人期待。可以说,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寻艺术之门而入,同时又不囿于所谓当代艺术和水墨材料的范畴,破当代艺术之藩篱而出,真正实现了当代水墨从精神、语言到时代关照和社会担当等多个向度的积极重构。
(邢千里,艺术史博士,《美术报》《中国美术报》《大河美术》特约撰稿人,《中国摄影报》专栏批评家)